早期發現別讓癌來找碴

文/ 陳怡君 2014-3-9 

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30年,多數人聞癌色變,但不是做越多檢查、檢查費用越貴越好,也並非每種檢查都適合每年做。因為過多或不適當檢查可能造成偽陽性,常帶來心理不安與侵入性檢查風險,以下就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對各類癌症篩檢的建議,依證據等級做說明。

子宮頸癌:定期子宮頸抹片公認最能減少侵襲性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健保給付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近年建議篩檢間距可延長到3年,並建議30-65歲婦女可每五年加做一次人類乳頭病毒檢測,提高正確診斷機率。

女性乳癌:歐美對乳癌篩檢建議大多50歲後,但國內乳癌病患年紀比西方提早10年,健保提供45-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年齡下限可降到40歲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大腸癌:健保對無症狀50-69歲民眾,提供每兩年一次腸癌糞便潛血免費檢查,還建議每五年一次乙狀結腸鏡,及10年一次全大腸鏡例行篩檢。

口腔癌:健保提供30歲以上曾使用檳榔和吸菸民眾,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肝癌:台灣是病毒性肝炎盛行區域,健保對BC型肝炎患者每6-12個月一次超音波與血液檢驗,已有肝硬化患者則建議每3-6個月追蹤。

肺癌:美國去年底提出新建議,有30年吸菸史或戒菸未達1555-80歲民眾,建議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以利偵測到早期病變。

胃癌:目前仍以內視鏡為主要診斷工具。國內有些計畫在推行胃幽門螺旋桿菌暨胃癌高危險群篩檢。

甲狀腺癌:若有危險因子包括有家族病史、曾經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患者,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檢查方式。

攝護腺癌、睪丸癌:目前常用檢查方式包括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檢查(PSA)及經直腸超音波檢查等。

胰臟癌:國際上尚無有效篩檢的公認建議。

婦科子宮內膜、卵巢癌:陰道超音波或CA12-5血清腫瘤指標,常受到月經期影響而沒有足夠特異性,對降低致死率沒有可信賴效果,不建議全民篩檢徒增恐慌。

膽囊癌:目前仍傾向使用腹部超音波來做追蹤檢查。

腎臟與泌尿道系統腫瘤:目前仍傾向使用腹部超音波來做檢查,若發現血尿症狀應提早就醫。

腦癌:國際上還沒有有效篩檢的公認建議。

鼻咽癌:亞洲是鼻咽癌好發地區,危險因子包括常吃含亞硝酸鹽醃漬品、吸菸、喝酒、吃檳榔及EBV病毒感染,有家族病史可考慮接受血液EB VCA-IgA篩檢,有頸部腫大、鼻涕或痰帶血、持續鼻塞、耳鳴、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臉部麻痺等症狀則需評估內視鏡檢查。

血液淋巴系統癌症:經由定期成人健檢的血球檢測可做初步診斷輔助。

皮膚癌:皮膚是人體最外表器官,容易自行觀察,應定期檢視皮膚有無新生腫塊或色素病灶,一旦發現便應密切觀察此病灶是否有變化,若有腫塊變色、長大、發炎或出血等症狀,需接受專業診斷及檢查。

(作者為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本文摘自: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9/today-health3.htm

 文章引自:早期發現 別讓癌來找碴

文章網址:早期發現 別讓癌來找碴 

 

 

voicex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早期發現 別讓癌來找碴
    全站熱搜

    蠶繭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