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也就是我們通稱的脖子,當我們發現不明的頸部腫塊時,心裡一定會十分著急,究竟這是什麼東西呢?該找那一科的醫生看呢?頸部腫塊的原因雖然包羅萬象,但常見的頸部良性腫瘤依照發生原因可簡單的分為先天性囊腫、發炎性腫塊、及良性腫瘤三大類。

 

一、先天性囊腫或廔管:包括

 

1.甲狀舌骨囊腫:為最常見的先天性頸部腫塊,通常在前頸中央,舌骨的附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喉結。

 

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人的甲狀腺會由舌根經由「甲狀舌骨徑路」﹝Thyroglossaltract﹞下降至下頸處,也就是出生後甲狀腺的位置,如果在出生以後這條徑路的某處末閉合完全,就有可能會形成「甲狀舌骨囊腫」。據統計,7%的人口有此先天性疾病。

 

甲狀舌骨囊腫可隨著吞嚥或伸吐舌頭而上下移動。大多數的病人並無症狀,有些人則會伴隨著感冒而會有腫痛的情形。手術為唯一的根治方法,手術時將甲狀舌骨囊腫連著舌骨中段,也就是把甲狀舌骨徑路一併拿掉,此法大大降低了以往只做單純囊腫切除後復發的機會,此法為處理甲狀舌骨囊腫的標準術式(Sistrunkoperation)。

 

2.腮裂囊腫:常見於兒童,可因源於不同的腮裂而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最常見的是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因會有通道到口咽,故於感冒時可能會因感染造成腫大。手術切除是唯一根治的辦法,若囊腫切除不完整則復發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需找對頭頸部的構造較為熟悉的耳鼻喉科醫師來施行手術,較能完整切除並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二、發炎性腫塊

 

包括了深頸部感染、淋巴腺炎、唾液腺炎、或甲狀腺炎等而深頸部感染常發生於抵抗力較差的病人身上,需立即積極治療。淋巴腺炎(或發炎性淋巴結腫大)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會有一個感染源,如病毒、細菌、黴菌等皆有可能。

 

1.急性淋巴腺炎最常發生在感冒之後,會有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

 

2.慢性淋巴腺炎:一般會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消失。

 

三、良性腫瘤

 

包括甲狀腺結節、皮脂腺瘤、唾液腺腫瘤、脂肪瘤、纖維瘤、神經瘤、血管瘤等。在此僅就常見的甲狀腺結節做一介紹。

 

甲狀腺結節:根據統計,在一般人口之中大約4%患有甲狀腺結節,而女性的比率為男性的四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甲狀腺結節當中,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甲狀腺癌。因此,只要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區分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目前並不太清楚。甲狀腺結節的患者絕大多數的甲狀腺荷爾蒙的量是正常的,所以不太會有症狀。但對於長得太快、太大或較硬的結節,甚至壓迫氣管而有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應該要建議病人接受手術,以排除是否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總之,頸部若出現不痛不癢的大硬塊是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需請耳鼻喉科醫師仔細評估,設法先釐清腫塊的原因,不要立刻從頸部腫塊做切片,特別是懷疑有頸部轉移癌時,應先找出可能的原發部位,以免影響後續治療

 

何謂 " 淋巴結 "

在頸部發現一顆小小的東西...
這個月去了大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淋巴結』...
原因不清楚...之後,安排抽血、照超音波、、、

血液正常。超音波檢查出來,有看到幾顆淋巴結的東西。

之後又被轉診到(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喉醫生月了一支細細長長黑色的東西從鼻孔裡鑽入....後來醫生說也沒見到什麼東西。

因為原因不明,所以希望我們做切片檢查~
切片需要開一個小口,並把東西取出化驗!!
但是我們對切片真的很害怕,
所以另一個醫生就叫我們做『
超音波導引下吸抽術 』...
他說這種只是把細針放進去患處抽取液體,再來看是好或是壞~
再來考慮是否要做切片 』!!

首先, 何謂淋巴結? 簡言之, 人體內部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血液循環系統

(包括心臟, 動脈, 微血管, 靜脈等) 以外, 還有另外一套同樣遍布全身的管路,

謂之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由淋巴管和淋巴結構成,

淋巴管就如同樹根一樣, 分支並深入到全身每個角落. 在正常情況下, 由於微血管的管壁只有一層細胞的厚度,
因此, 血液中的水份會不斷地從微血管以內, 滲漏到微血管以外, 亦即滲入到細胞和細胞之間, 形成所謂細胞間液. 而淋巴管的功能, 就在於回收細胞間液. 許許多多的小淋巴管, 會逐漸匯聚成大淋巴管, 最後, 再將這些淋巴液注回大靜脈, 重新回到血液循環中.

至於淋巴結, 則是在淋巴管的沿途上, 不時會有一些比較膨大的球狀構造. 吾人可以把淋巴結想像成路上的哨站或派出所, 只要在淋巴液當中, 藏有任何異常物質, 例如細菌, 病毒, 甚至癌細胞等, 則駐守在淋巴結的各種免疫細胞, 就會活躍起來, 對它們發動攻擊. 因此, 當我們發現某人身上某個區域的淋巴結腫大時, 自然就必須懷疑, 此處是否有某種發炎, 感染, 甚至癌症的可能性.

個人認為, 醫護人員在給予病情說明時, 不應該只說 "可能是淋巴結", 而應該說 "可能是淋巴結腫大". 因為, 前一種說詞, 可能會讓醫學知識不足的一般民眾誤會, 誤以為 "淋巴結" 本身是不好的東西.
 
發問人所提到的 "耳鼻喉科醫生用了一支細細長長黑色的東西從鼻孔裡鑽入" 此謂之 "咽喉 (內視) 鏡", 其主要目的和功能, 在於檢視當事人的鼻腔, 咽, 喉等部位, 是否有任何異常. 誠如前述, 若這些部位藏有任何發炎, 感染, 甚至腫瘤的病灶時, 當然可能造成 "頸部淋巴結腫大".
 
此外, 顧名思義, 內視鏡只看得到咽喉內部的情況, 至於位在咽喉以外, 頸部皮膚以內, 這一大部份的頸部軟組織, 則必須利用醫師的 "觸診" 和 "頸部超音波", 來確認是否有膿瘍或腫瘤等病灶. 惟依發問人所述, 似乎也都沒有任何異常發現. (註: 所謂腫瘤, 包括各種良性腫瘤和各種惡性腫瘤; 而惡性腫瘤, 即為一般所謂的癌症. 因此, "腫瘤" 和 "癌症" 並非同義詞, 切勿誤用)

因此, 在經過上述各種必要而標準的檢查程序後, 初步結論是, 整個頸部內外, 除了 "淋巴結腫大" 以外, 並無其它異常. 如此一來, 只剩下兩種比較可能的疾病 ...... 其一是, 淋巴結本身的發炎, 例如結核桿菌所造成的結核性淋巴腺炎. 其二則是, 某處未知的癌症, 所造成的淋巴結轉移; 亦即遠處的癌細胞, 順著淋巴管, 侵犯到淋巴結. 一般來說, 在這兩種可能性當中, 年輕人以前者的可能性較大, 而老年人則以後者的可能性較大.
 
對於現代醫學來說, 當某處病灶 (例如頸部淋巴結腫大) 的性質, 無法經由其它檢查確定時, 則 "切片檢查" 可說是最後, 但也最精確的一種檢查方式! 所謂切片, 其實也是很容易引起一般民眾誤會的名詞. 簡言之, 臨床醫師先以各種適當方法, 來摘取病灶的樣本, 再交由病理科醫師, 在玻片上製作病灶樣本的切片, 最後利用顯微鏡, 來觀察其細胞組織上的變化, 從而確認病灶的性質, 到底是某種感染, 亦或某種腫瘤. 易言之, 臨床醫師只負責取得病灶樣本, 病理科醫師才是製作切片的人.
 
針對不明原因的 "頸部淋巴結腫大", 若要取得頸部淋巴結的樣本, 則不外乎發問人所提到的兩種方法 ...... 其一就是, 在頸部進行局部麻醉, 動個小手術, 把整個淋巴結摘取下來. 其二則是, 在超音波的導引下, 以細針刺入淋巴結, 抽取少量的樣本 ...... 顯而易見的是, 前者的侵入性較大 (但危險性其實很小), 但較為準確; 後者的侵入性較小, 但由於取得的樣本較小, 有時會造成誤判, 或白忙一場! 例如, 若淋巴結內部其實有結核桿菌所造成的乾酪性肉芽腫, 或是由遠處轉移過來的某種癌細胞, 則細針抽吸有時可能只取得病灶外圍的發炎或壞死部份.

最後, 關於發問人所提到的 "做那些檢查是否真的對身體都沒有意義?" ...... 發問人顯然有所誤會, 當某項檢查的結果 "沒有任何異常發現" 時, 絕不等於 "對身體都沒有意義"! 臨床醫師在進行診斷時, 必須考慮到各種可能的疾病, 進而安排各種檢查, 來逐一確認或排除這些疾病的可能性. 因此, 當某項檢查結果正常時, 對醫師來說, 等於是排除了某些疾病的可能性, 絕不等於白做功, 更不等於 "對身體沒有意義"! 而在綜合各種檢查的正常或異常結果後, 醫師就能逐漸歸納出, 到底是哪一種疾病在做怪!

                                 
 

本文引用自nk888898 - 常見的頸部良性腫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良性
    全站熱搜

    蠶繭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