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位同學好友悄悄上天了,從生病到離走,
才幾個月。
進入花甲老年的我們這代人,難免會有兔死狐
悲的驚慌。
天堂路可遇不可求,人間道還得往下走。

康熙“還想再活五百年”,只是說說而已,
毛主席“萬歲”,只是叫叫而已。
我們離七、八十歲的平均壽命
(美國78歲,中國大陸73歲,香港82歲,台灣79
歲),
不到二十年了,彈指之間。

扣除“看不見,食無味,走不動,全忘記”的
終老期之外,
可以自我支配並自由享用的時間還有多久呢?
步入老年,順應自然,及早退下,不與天公試
比高。

過去的已經過去,永不回復;未來如海市蜃
樓,尚不可知;
只有現時才是老天贈予每個人實實在的禮物,
唾手可得。

好好珍惜身邊的,時時在乎眼前的,
細細享用到手的,美美品味口中的。
真真切切、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
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最受用的、最幸福的。

決定生命長短有三大要素:基因、遺傳;生存
環境;
思維及生活方式。唯有後者完全能由自己把握
和掌控,
對於提高老年生活的品質,其作用並不亞於物
質條件。

中年進入老年,人體經歷了激素失衡後自動適
應的過程,
然而思維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調整,
必須依靠自身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心態上要確立三視。
視身漸老:
不急不趕,不爭不火,量力而行,防病治病;
視心不老:
繼續老愛好,發現新興趣,接受新事物,與時
俱進,學習到老;
視死如歸:
來自大地回歸大地,坦然而歸,“質本潔來還
潔去”,安樂而去。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觀念上要學會三自。
自立:儲財防老,立足自身,不靠福利,儘早
規劃好餘生;
自助:學會做家務,學會打理自己的事,
學會獨處和孤獨,適應二人天地,甚至獨身的
世界;

自樂:
自找樂子,自娛自樂,尋回童趣,自得其樂,
興致勃勃,
豁達開朗,原諒傷過你的人,忘卻讓你傷心的
事,
還清你欠人的情,無怨無憾,自由自在。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生活上要堅持三不。
不煩:遠離勞力事和利益事,人不煩,迴避麻
煩事和是非事,
心不煩,懂得糊塗,要會捨棄,學習說不;

不省:
心儀的東西要買,想去玩的地方要去,該享受
的要捨得,
應當用的錢要化,眼睛一閉,錢就是紙;
不等:
箱藏的靚衣即穿,感興趣的事快做,沒有實現
的老夢要圓,
未回報的舊恩去報,想做的好事就做,時不待
我。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健康上要遵循三動。
動手:
動肢舒筋活血,做操、散步、旅遊、跳舞、打
拳------,
動則活,動則通氣,動則勃勃生機;

動腦:
讀書、看報、寫作、下棋、學電腦------,
觀察、分析、思考,不鏽的大腦才是生命之
本;
動心:
看重交情,善於交流,聚舊雨,交新友,
淺則人際交流、信息交流、經驗交流,
深則思想交流、信仰交流、心靈交流。
手腦一心的循環和互動正是人體生命力之所
在。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與兒孫相處要注意三
少。
少管:留給雙方多一些空間,距離就是美,
兒輩已中年早就斷奶,孫輩更無撫養之責;
少留:給兒孫留財不如留才,

為不肖子孫留財,可能反而害了他(惰、賭、
嫖、毒),
爭氣的後輩掙得比你還多,守住老本,拒絕啃
老;

少望: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路,莫把兒孫的
成敗,
當作自己的勝負,少把養老和孝道的希望,
寄託在兒孫身上,少一份期待,少一些失望。

親情是愛的雙通道,並非單向的奉獻。
有多少華人老年父母“望子成龍”、
“養兒防老”的美好願望,反成拔苗助長、
龍頭蛇尾的無奈結局,甚至落得房財二空(房
被佔錢啃光)、
累苦終老(服侍第二第三代)的悲慘餘生,要
引以戒。

進入老年,享受餘生,與老伴的關係做到三
相。
相得益彰:
投合迎合配合,展開後半段人生的再次磨合,
同趣同愛同好,求大同存小異;

相敬如賓:互尊互敬,至愛至親,善待善終;
相依為命:互幫互助,互扶互靠,
共擔艱辛困苦,共嘗酸甜苦辣,
共享夕陽美景,共走茫茫天路。
老伴老伴,不是各自分飛的同林鳥,
而是志同道合的老伴侶,更是心手相連的生命
共同體。

對於上班族來說,退休後才有時間、金錢、健
康
三者皆全的這麼一點點黃金歲月,
是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應成為人生的制高
點。
尚存的“看得見,食有味,走得動,
不忘記”的美好時光,彌足珍貴,稍縱即逝,
務必牢牢抓住,緊緊把握。
(上文刊載於美國華人報紙)

身體有使用期限,生命有一定長度
總有一天會必然消失無蹤
當自己告別人間時,是無悔?無憾?還是無牽掛?

太陽西下,明天會再升起
生命只有一次不復回,來此人間一趟要珍惜
活長活短老天有安排,精彩充實才是真幸福


分享網路中漂亮圖文,願快樂每刻陪伴您左右!^_^ 
文章網址↓
http://blog.sina.com.tw/yotzung1357
圖片篇幅無限大:感謝您的蒞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