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不好的父母多看看,對孩子有好處!

 

 

恐嚇性語言對孩子將來的心理有影響嗎?

黃瑽寧、王宏哲

 

專家怎麼說:王宏哲兒童發展專家

 

  有些人長大以後會怕鬼,這可能跟他小時候父母常用這種東西嚇唬他有關。有些人特別怕黑,為什麼?因為小時候爸爸常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關到廁所去!」在我們臨床上遇過更誇張的是,有個爸爸對孩子說:「你再不吃飯,我就把你從三樓推下去!」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變成有懼高症。

 

  可是很奇怪,大家還是用這種方式來教孩子,但誰都知道這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如果有用,嚇一次就應該乖了,為何他還是沒變乖、變聽話呢?

 

  有些恐嚇式語言是小孩子長大以後就知道那是騙他的,是父母開玩笑的,那就還好;但如果你用的是「黑」、「鬼」這種長大以後無法預期的,他就會終身害怕。也許嚇一次,他會被你騙到,當場聽話、安靜了,但是父母卻是贏了一時,輸了一輩子。在孩子往後十年、二十年的心裡,都會產生陰影,再也無法挽救了。

 

  父母真的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在講話前還是要想一想,這個階段的孩子到底聽不聽得懂你說的意思?如果他根本就聽不懂,你說那些有何意義呢?

 

  我們可以從臨床經驗上,歸納出使用恐赫性語言教養孩子的不良後果有以下四個:

 

  1.語言發展遲緩:孩子聽到大人講出那麼恐怖的話,被你嚇到不敢說話,就會變得更退縮、更不敢說話。

 

  2.人際社交障礙:他會變得不敢接觸他人,看到大人就害怕。

 

  3.情緒穩定度差:孩子的情緒會時而高興,時而難過,起伏很大、很極端。

 

  4.產生睡眠障礙:因為怕黑,怕一個人獨處,就會害怕睡覺或是睡不好、半夜驚醒。

 

  有個媽媽自己很喜歡看靈異節目,於是她就利用這個來嚇唬孩子,不但是嘴巴上說,還拿出靈異照片給小孩子看;從小就跟孩子說,如果他不乖乖聽話的話,就會有那種東西來找他。結果孩子現在十三歲,還是得跟媽媽一起睡。這位媽媽現在真的有苦難言,簡直就是自作自受了。

 

  另外有位媽媽也說過,她小時候被一位阿姨嚇過,從此對蟑螂簡直是怕死了。因為那位阿姨手上拎著一隻活蟑螂對她說,如果她不乖乖吃飯,她就把蟑螂放到飯裡面去。後來她是有乖乖吃飯,但卻在心裡埋下一輩子怕蟑螂的陰影。

 

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

 

  我常對父母說,不要問孩子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當你問小孩「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你就輸了!

 

  「你為什麼要跟媽媽過不去呢?」、「你為什麼要這樣吵吵鬧鬧呢?」問這些問題,你期待孩子可以給你什麼答案?他當然答不出來!尤其是不可以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已經那麼愛你、對你那麼好了,你為什麼還這麼不聽話呢?」這句話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最大的!不應該讓「你愛孩子」跟「他不聽話」這兩件事有任何的連結。孩子再怎麼不乖,你都不能、也不會不愛你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恐嚇性語言有輕有重,有的一聽就知道是開玩笑的,有的則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最好還是不要碰觸到「你愛不愛他」這件事,否則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疑惑,對父母開始產生不信任,以後不管你怎麼教都沒用了。

 

 

孩子愛頂嘴家長別急著罵

 

許多父母,特別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頂嘴。他們認為,孩子頂嘴就是不聽大人的教導,就是向父母提出挑戰,往往十分惱火,除了對孩子呵斥外,有的還會痛打孩子一頓。其實,父母沒有必要對頂嘴的孩子大動肝火,因為孩子頂嘴還有些積極的意義。

 

孩子頂嘴,說明孩子有個性、有主見、有活力、勇敢等,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只會忍氣吞聲。孩子的頂嘴,是他們對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開抗爭,也是一種心理宣洩,這樣的孩子不會有畏縮心理、壓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來順受的性格。頂嘴能使他們保持心理的平衡,能起到保護身心健康的作用。當孩子頂嘴時,父母應以一種十分冷靜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孩子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沒能順利轉型,就會嘮叨,孩子也會長不好。舉個例子,現在許多孩子有過敏體質,父母經常提醒孩子不能吃冰。孩子還小時,只要父母不買,他就沒得吃。但上學以後有辦法嗎?他下課去買冰,喝完再回來,你還真的不知道呢。父母不轉型肯定落得嘮叨之名。至於如何轉型?以下方法提供父母參考看看:

 

 

 

一、體認「嘮叨其實為自己」

 

父母表達關愛,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判斷跟自主行動。譬如說,天氣冷,你提醒孩子帶外套,孩子要不要帶,隨他。他自己冷了,下次就會注意;如果怎麼冷都無所謂,表示他體質好,你也不用煩惱。只要不至於產生嚴重後果的決定,你可以表達關懷,但一句就夠了,然後尊重他的獨立自主。

 

 

 

二、默唸「孩子獨立真可喜」

 

父母要常唸這個魔咒。記住這句話,就不會那麼難受。父母通常因為焦慮擔憂,所以要不停的關照孩子。也許孩子走的這條路不見得順,可能會出問題。但他在這個關卡願意嘗試追求獨立,將來才有辦法真的作主。

 

 三、宣布「習慣調整慢慢來」

 

愛也是一種習慣。孩子小時候,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好不容易習慣成自然,孩子卻長大了,父母又得改變習慣,這真是上天給父母的功課。你可以跟孩子說,「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關照你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

 

 四、牢記「有效規範的三要」。

 

成功管教的配方有五個元素:了解、接納、引導、規範與欣賞。

 

不同年齡層,配方的元素比例不太一樣。

 

 孩子未成年之前有些行為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規範,
以下三個要點供父母參考:

 

一、要以行動取代嘮叨。

 

二、要善用客觀的事實資訊。

 

三、要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

 

  切記親子對談孩子最討厭的嘮叨有:

 

一、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

 

二、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孩子反彈。

 

三、不要否定孩子: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頂嘴、堅持到底。

 

四、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孩子長大,父母要隨著調整。當孩子頂嘴時,父母應以一種十分冷靜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乾淨好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寬容。

 

 二、孩子考試不及格。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看你,考這麼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裏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裏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寫作業磨,該睡覺了,作業沒寫完。(孩子作業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結果:孩子並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心裏想:寫不完有我媽呢。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准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後悔,心裏想: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

 

四、孩子作業寫得潦草。

錯誤做法:發火:怎麼寫的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脾氣大的會三把兩把把孩子作業撕了。

結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已經說過了,寫不工整要重寫,因為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你看,這是規定不能破壞,所以你必須重寫了。你看,你可以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結果: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裏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

錯誤做法:當眾訓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確做法:給孩子臺階下: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舉個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孩子知道錯了,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襪子髒了。

錯誤做法:家長:把襪子脫下來,我給你洗。

結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裏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正常,反正他們也不累。

正確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好嗎?媽媽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啊?謝謝孩子啊。

結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襪子去了,心裏想:我以後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我也是家裏的一員啊,他們越來越老了。

 

六、孩子問了個問題,大人不會。

錯誤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

結果:孩子心裏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正確做法:高興:孩子,你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可是我不會,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結果:孩子心裏很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捨,非研究明白不可。

 

七、孩子早上不起床。

錯誤做法:發火:你怎麼還不起?要遲到了!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結果:下次依舊。

正確做法: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孩子沒及時起床,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結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八、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不寫作業。

錯誤做法:怒氣衝天地把電視關掉,吼叫著叫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

結果: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了,心裏恨你,說你是暴君。

正確做法:平靜對孩子說:孩子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會挨批。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結果: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睡覺或寫作業。

 

九、孩子正在寫作業。

錯誤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裏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准看電視,好好學習。

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確做法: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家裏學習氣氛濃厚。

結果:孩子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十、大人做錯事了。

錯誤做法:強詞奪理或視而不見。

結果:孩子心裏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

正確做法: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

結果:孩子以後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應當。

 

十一、家長會老師告狀,家長挨老師批評了。

錯誤做法: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

結果: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怕挨打。

正確做法: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十二、孩子的日常生活。

錯誤做法: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見,孩子遵守就行了。

結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動腦,被動執行。膽子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能力差,不會做家務。心離父母越來越遠,自閉。

正確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還鼓勵孩子做家務。家裏有事和孩子商量解決,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認真聽取。

結果:培養了孩子家庭責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歡和父母交流,性格開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本文引用自nk888898 - 脾氣不好的父母多看看,對孩子有好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蠶繭達人 的頭像
    蠶繭達人

    蠶繭達人の部落格

    蠶繭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