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性語言對孩子將來的心理有影響嗎? |
黃瑽寧、王宏哲 |
★專家怎麼說:王宏哲兒童發展專家
有些人長大以後會怕鬼,這可能跟他小時候父母常用這種東西嚇唬他有關。有些人特別怕黑,為什麼?因為小時候爸爸常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關到廁所去!」在我們臨床上遇過更誇張的是,有個爸爸對孩子說:「你再不吃飯,我就把你從三樓推下去!」結果這個孩子長大後變成有懼高症。
可是很奇怪,大家還是用這種方式來教孩子,但誰都知道這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如果有用,嚇一次就應該乖了,為何他還是沒變乖、變聽話呢?
有些恐嚇式語言是小孩子長大以後就知道那是騙他的,是父母開玩笑的,那就還好;但如果你用的是「黑」、「鬼」這種長大以後無法預期的,他就會終身害怕。也許嚇一次,他會被你騙到,當場聽話、安靜了,但是父母卻是贏了一時,輸了一輩子。在孩子往後十年、二十年的心裡,都會產生陰影,再也無法挽救了。
父母真的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在講話前還是要想一想,這個階段的孩子到底聽不聽得懂你說的意思?如果他根本就聽不懂,你說那些有何意義呢?
我們可以從臨床經驗上,歸納出使用恐赫性語言教養孩子的不良後果有以下四個:
1.語言發展遲緩:孩子聽到大人講出那麼恐怖的話,被你嚇到不敢說話,就會變得更退縮、更不敢說話。
2.人際社交障礙:他會變得不敢接觸他人,看到大人就害怕。
3.情緒穩定度差:孩子的情緒會時而高興,時而難過,起伏很大、很極端。
4.產生睡眠障礙:因為怕黑,怕一個人獨處,就會害怕睡覺或是睡不好、半夜驚醒。
有個媽媽自己很喜歡看靈異節目,於是她就利用這個來嚇唬孩子,不但是嘴巴上說,還拿出靈異照片給小孩子看;從小就跟孩子說,如果他不乖乖聽話的話,就會有那種東西來找他。結果孩子現在十三歲,還是得跟媽媽一起睡。這位媽媽現在真的有苦難言,簡直就是自作自受了。
另外有位媽媽也說過,她小時候被一位阿姨嚇過,從此對蟑螂簡直是怕死了。因為那位阿姨手上拎著一隻活蟑螂對她說,如果她不乖乖吃飯,她就把蟑螂放到飯裡面去。後來她是有乖乖吃飯,但卻在心裡埋下一輩子怕蟑螂的陰影。
★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
我常對父母說,不要問孩子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當你問小孩「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你就輸了!
「你為什麼要跟媽媽過不去呢?」、「你為什麼要這樣吵吵鬧鬧呢?」問這些問題,你期待孩子可以給你什麼答案?他當然答不出來!尤其是不可以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已經那麼愛你、對你那麼好了,你為什麼還這麼不聽話呢?」這句話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最大的!不應該讓「你愛孩子」跟「他不聽話」這兩件事有任何的連結。孩子再怎麼不乖,你都不能、也不會不愛你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恐嚇性語言有輕有重,有的一聽就知道是開玩笑的,有的則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最好還是不要碰觸到「你愛不愛他」這件事,否則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疑惑,對父母開始產生不信任,以後不管你怎麼教都沒用了。
孩子愛頂嘴家長別急著罵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順手給孩子一巴掌。
結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糟,孩子學會通過發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乾淨好嗎?”
結果: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並高興的把桌子擦乾淨。孩子學會寬容。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看你,考這麼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人家怎麼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結果: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裏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正確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結果: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裏想:“我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寫作業磨,該睡覺了,作業沒寫完。(孩子作業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錯誤做法:訓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結果:孩子並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心裏想:“寫不完有我媽呢。”
正確做法: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准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結果: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後悔,心裏想:“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
錯誤做法:發火:“怎麼寫的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脾氣大的會三把兩把把孩子作業撕了。
結果: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裏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充信信心。
錯誤做法:當眾訓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沒出息。”
結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損傷,覺得無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確做法:給孩子臺階下:“我孩子有點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舉個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孩子知道錯了,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
結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裏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正常,反正他們也不累。
正確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好嗎?媽媽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啊?謝謝孩子啊。”
結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襪子去了,心裏想:“我以後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我也是家裏的一員啊,他們越來越老了。”
錯誤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
結果:孩子心裏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正確做法:高興:“孩子,你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可是我不會,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結果:孩子心裏很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捨,非研究明白不可。
錯誤做法:發火:“你怎麼還不起?要遲到了!”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正確做法: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孩子沒及時起床,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錯誤做法:怒氣衝天地把電視關掉,吼叫著叫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
正確做法:平靜對孩子說:“孩子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會挨批。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錯誤做法: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嘴裏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准看電視,好好學習。”
結果:孩子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結果:孩子心裏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
結果: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怕挨打。
正確做法: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錯誤做法: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見,孩子遵守就行了。
結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動腦,被動執行。膽子越來越小,越來越沒自信,能力差,不會做家務。心離父母越來越遠,自閉。
正確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還鼓勵孩子做家務。家裏有事和孩子商量解決,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認真聽取。
結果:培養了孩子家庭責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歡和父母交流,性格開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留言列表